認識荒野  週週荒野見  進修課程  自然體驗  荒野守護  分會簡介  定點觀察  義賣特區
 荒野電子報  荒野家族  荒野心情  加入荒野  義工招募  與荒野聯絡  相關連結
 網站地圖 中文首頁 荒野守護
 最新公告
 個人如何展開保護行動
 贊助荒野濕地植物庇護中心
 最新荒野議題消息佈告欄
 各機關陳情專線
 全民監督公共工程
 守護行動
 搶救五股濕地
   荒野的建議
   說明會情形
   認識五股濕地
 荒野對五股濕地的願景
 國寶濕地雙連埤
   認識雙連埤
   守護雙連埤
   雙連埤大事記
   更多資訊
 南迴公路拓寬工程
 陽明山坪頂古圳步道
 棲蘭檜木林事件 
   枯倒木整理事件
   國家公園的設立
 新竹客雅溪口海埔地
   客雅溪口的美麗與哀愁
   荒野的聲明
   給環評委員的信
 歷史事件
 自然保育
 認識濕地
   臺灣沿海濕地調查
 物種保育
   荒野圈護的現況與展望
   臺灣萍蓬草
   食蟲植物
 外來種入侵
   牛 蛙
   蔓澤蘭
 義工組織
 環境策略工作委員會
 荒地管理工作委員會
 法務地政工作委員會
 蘭陽濕地工作團
  臺北濕地工作團
  萬里濕地植物庇護站
食蟲植物工作團
 荒野論壇
 生態工法
 登山步道生態浩劫
 為什麼會缺水?
 缺水,怎一個休耕了得!
 環保大縣生態蒙羞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歷史文章
 政策與法規
 文化資產保存法
 野生動物保護法
 環境影響評估法
 國家公園法
 保育連結
 政府機關
 學術機構
 民間團體
 個人網站
 各機關諮詢專線
 國際保育組織
 聯絡荒野

 荒野總會  sow@sow.org.tw
 TEL:  (02) 2930-3193
 
FAX: (02) 2934-6318

 

 雙連埤的地理文化  雙連埤地景調查  雙連埤的河川襲奪
 雙連埤的水草  雙連埤的水棲昆蟲  雙連埤的青將魚
 雙連埤觀鳥  雙連埤住民的今昔  雙連埤生態觀賞心得
 雙連埤的爬蟲類及蜻蜓  雙連埤湖積物之花粉學研究  

 

艱苦的歲月──雙連埤住民的今昔

■江寶聖


  目前居住在宜蘭雙連埤的,以姓陳、羅、高居多。而原住民據羅先生(羅氏世居雙連埤,以農牧伐木為業,熱心教育,有副校長之美譽。本文主要內容係根據他於九十年十二月六日所講述的。)所述係已漢化平埔族與漢人的過程,至於平埔族是否為噶瑪蘭人有待查証,因當地找不到較確鑿之遺跡。然而在草萊之初,種族之間的衝突是不斷的,而有野番、流番出草(又叫出番)之說。
  事說從前,雙連埤古木參天,氣勢雄偉;坡地綠草如茵,更有那婉約有如少女的埤潭,原住民名之為姐妹湖,整個地勢可說是剛柔並融。在日本據台初期,為二十世紀初,有鄒姓人氏因食鴉片被追緝,從八里沙逃至此地拓墾,後因瘧疾而亡。在彼拓墾期間,為取地利招來陳、高、羅三姓種植在來米,並允三年不收租。由於地肥富水源,於是石砌牆、茅草頂的聚落慢慢形成。可是還是活得艱辛,番害時有所聞。目前該地有一萬善堂即為收埋出草遺骸之所。據說有一年五、六月間,當時野番、流番用樟葉作頭笠偽裝襲殺居民,其場景可與目前上映的(寒夜)電視劇相比擬,居民為力抗「外患」,把妻小藏於樟寮,結果夜晚火光沖天「火燒樟寮」,所幸脫身者多。另有一巫姓開劈水圳公工(公差、股役之類),因不堪工作辛苦獨自出走,結果於途中被殺,翌日被發現隨即被認出,因為他頭顱就在近處,沒有被提去當為聖物留得全屍,實得之於獨眼之賜。當時番人可能認為獨眼首級對祖靈不敬之故。後來日人為經濟利益,逐漸加強防番害,每戶配發毛瑟槍一把,增員隘勇、地方日益平靜,居民可以放心出入。當時到宜蘭、內圓山趕市集或販售樟腦、木器,只有靠雙腿和一肩,一趟需時二、三日,其艱苦祇有淚往心流、汗往身乾可形容。
  雙連埤開發過程,早期種地瓜;後來有楊梅王姓人士向日本租地五十五甲種植稻米,當時一甲可收稻穀近二千斤,再放租其他墾民。後王氏夥同高雄籍蘇飛君購得該地,建公館管理佃農。加上日人為砍伐樹木雇工作業,允許若自建房舍者可免費伐木築屋,因此加入拓墾日增,最盛時,有百餘戶人家。到民國實施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時,蘇氏將地以分期付款方式售予居民。
  光復後,地方人士為使後輩不用離鄉背井到外地求學,由居民集資,私人興學,雙連國小的前身就私人創建的,學生曾達百人左右,而如今由學生日少民國六十年學生僅二人,今己 廢校。校產由政府設為生態教室。
  雙連埤隨著時光的推移,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始終與苦字相伴,往昔年節總是在憂愁氣氛中笑地渡過,甚至童玩都很少在家中出現它的形蹤。一般人說該地富瘠,當地的守護神--寺宇的形制是有發言權的,然而?可見當地人生活之困苦,立業難成家更難。民國四七年到五0年間人口流失最多;民國五十五年到六十年,台灣景氣攀上一個高峰,到外地討生活的子弟手頭漸寬裕,也使得在家鄉父老生活大有改善,而如今苦味又在舌喉間打轉。人口日少,生活艱苦,加上環境生態的改變,雙連埤人來日何去何從,該是當地人內心裡迴盪不輟的「人生之歌」。



 

 荒野是生命的源頭 We believe wilderness is where life begins ..... The Society Of Wilderness